一、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影響 美國對伊朗實施的新制裁加劇了市場對石油供應可能收緊的擔憂。伊朗作為全球重要的石油生產(chǎn)國與出口國,其石油供應渠道面臨諸多潛在威脅。制裁可能導致伊朗石油出口受阻,從而減少全球石油市場的供應量。這一供應端的收緊預期為油價上漲提供了支撐。
二、全球煉制利潤與油價上漲 全球煉制利潤變得強勁,這通常意味著煉油行業(yè)的盈利能力提高,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該領域,進而增加對原油的需求。在需求增加和供應可能收緊的雙重作用下,國際油價在亞洲交易時段出現(xiàn)上漲。
三、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及其影響 關稅計劃推進: 特朗普政府表示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加征關稅的計劃將于下周推進。這一政策動向引發(fā)了市場對需求可能受到打擊的擔憂,因為加征關稅可能導致相關商品的成本上升,進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和需求。 消費者信心指數(shù)下跌: 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shù)創(chuàng)下三年來特大跌幅,這反映了消費者對當前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悲觀預期。 消費者信心的下降可能導致需求減少,從而對油價構成下行壓力。 四、國際油價的波動與走勢 油價下跌: 在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動向和消費者信心指數(shù)下跌的雙重打擊下,國際油價跌至去年12月以來的特低水平。 WTI原油期貨價格跌破每桶70美元,這表明市場對未來油價的預期變得悲觀。
未來走勢的不確定性: 國際油價的未來走勢存在不確定性。一方面,供應端的收緊預期可能繼續(xù)支撐油價;另一方面,需求端的疲軟和地緣政治局勢的變化也可能對油價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因此,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相關市場動態(tài)和政策變化,以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